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

阿根廷棉花收获机械考察小结

来源: 作者:Admin 时间:2007-12-25
【字体:

2007年12月5日至15日,受阿根廷国家农科院(INTA)邀请,本人随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访问团赴阿根廷,重点了解阿根廷棉花收获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情况。在阿根廷期间,我先后参观了阿根廷国家农科院所属的农村工程研究所、Santa Fe 省的Reconquista 农牧实验站、Cordoba省Manfredi农牧实验站,并在上述前两个研究单位作报告,介绍我国农机化发展现状与未来战略、我国棉花种植与收获现状和南京农机化所情况等;参观了棉花收获机械制造企业Dolbi公司、机采棉加工企业Avellaneda农业联合体、大中型联合收获机制造企业Vassalli公司、免耕直播机制造企业Agrometal公司和花生收获后大型分级加工企业Aceitera General Deheza(AGD)公司等,考察了阿根廷免耕直播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及实施效果,与INTA技术转化中心负责人Adolfo L.Cerioni先生探讨了中国与阿根廷在棉花机械化收获领域的合作前景及可能性途径。

阿根廷农业非常发达,主要种植大豆、玉米、小麦和向日葵等作物,阿根廷是世界上第一大葵花籽油出口国、第二大玉米和高梁出口国、第三大大豆出口国、第五大小麦和牛肉出口国,据测算,平均每个阿根廷人向世界供应十个人的食物,农业、畜牧业和农产口加工业是该国重要支柱产业。从2002年至2006年的五年间,阿根廷谷物生产总量从6650万吨增长至2006年的9500万吨,增长率达到43.9%。阿根廷总人口3860万,种植面积3150万公顷,农业机械化水平非常高,主要作物生产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并且以大中型农业机械为主。目前正值阿根廷小麦收获和大豆播种季节,田间和公路上处处都能看见大型联合收获机械和播种机繁忙作业的景象。

受大豆和玉米等种植比较效益提升的影响,阿根廷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2006年约为50万公顷,2007年下降为40万公顷。在棉花种植方面,阿根廷重点推广窄行种植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可以使用通用播种机。阿根廷实行大豆、棉花和玉米(或高粱)等进行轮作,宽行(1m甚至1m 以上的行距)种植不能与大豆、玉米等使用相同的播种机械,而将棉花行距降低至0.5m甚至0.38m时,则能使用相同的播种机械,提高播种机械的利用效率。2、降低管理和收获成本。窄行种植后,杂草不易生长,可降低除草成本;同时,窄行种植可比宽行种植生长季缩短15-20天,可减少1次左右农药防治害虫;窄行种植的棉花可利用本国生产的收获机械采收,而宽行种植的只能使用从美国进口的收获机械采收,采收成本大幅度降低。3、提高棉花产量。在种植密度(12000株/公顷)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行距(1m-0.76m-0.52m-0.25m)可提高产量15%左右(2646-2768-2925-3054kg/ha);而在株距基本一致,行距降低的情况下,增产幅度则可达20%以上。目前,阿根廷棉花种植密度达到每公顷200,000—250,000株左右。

阿根廷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了棉花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面向用户为中小规模棉花种植户,采取不对行采摘,设计理念也迥异于美国等采棉机“机械手”概念。2005年,以Reconquista 农牧实验站科学家Orlando Francisco Pilatti先生为首的团队完成首台试验用机型,主要部件包括棉花采摘装置、杂物清选装置、棉花提升输送装置和棉花存贮箱等,需要配备60马力以上拖拉机作为动力牵引。根据不同工作条件,该收获机收获能力达到1800公斤/小时,能够分离60%至70%的杂质。2006年3月,共生产3台,2006年10月,该项专利技术的所有者INTA将阿根廷境内的生产和销售许可权授予Santa Fe 省的Dolbi农机公司。据与Dolbi农机公司负责人交流,2007年该厂棉花收获机械生产能力为30台,市场价格约3万美元左右,仅为美国约翰.迪尔等品牌棉花收获机械的1/10至1/8,大幅度降低了机械收获成本。为了配合国产采棉机的收获,在棉花生长过程中需要通过矮状素控制棉花植株高度,同时,阿根廷在棉花主产区还建有机采棉大型后续加工处理中心,制定有全国统一的机采棉等级标准。由于国产采棉机刚刚进入市场,进口机器又价格昂贵,阿根廷目前棉花机械化收获水平也只达到60%左右,但是科研人员对未来采用国产机器提高机械化水平充满信心。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棉大国,但机采棉比例非常低,2006年全国机收水平仅3.59%,我国棉农种植规模狭小,以美国约翰.迪尔、凯思为代表的棉花收获机因价格高昂而很难在大面积推广应用。阿根廷棉花收获机械价格合适,性能稳定可靠,技术国产化难度小,符合目前我国棉区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应成为未来我国棉花收获机械引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机型。双方在棉花收获机械领域合作时机基本成熟,前景非常广阔,可尽快启动实质性合作,为实现我国棉花收获机械化寻求新的途径。(曹光乔)

相关附件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