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召开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推进会
2015年4月30日,“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推进会”在我所203会议室召开,研究落实我所参与的7个“双增模式”项目(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油菜、马铃薯、棉花)2015年具体工作实施方案。会议由陈巧敏所长亲自主持,曹曙明书记、胡志超副所长、梁建副所长、计划与财务处刘兰处长、成果转化处何志文处长及项目相关牵头人出席会议。
会上,陈巧敏所长传达了中国农科院“双增模式”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今年各团队“双增模式”工作计划与措施。在认真听取了各牵头人关于当前项目执行情况的汇报后,各位与会领导同专家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并对“双增模式”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握“双增模式”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双增模式”工作本身不但是创新工程的有效延伸和补充,而且更是创新工程的重要抓手及着力点,是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平台,是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展示我所成果、提升我所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也在“双增模式”中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达到农业生产增产增效目标的关键性力量。
二是要在“双增模式”工作中优化布局,突出亮点。我们科研人员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科研工作是无限的。我们要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工作当中并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要优化自身的工作重心和布局,并将技术集成和成果展示相结合,突出展示我所成熟先进的科研成果,这样才能在众多的示范推广的工作中突出亮点,脱颖而出。
三是要做好几个“对接”。在工作中,我所作为参加单位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加强与主持单位的沟通协调,主动配合主持单位完成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与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的交流,了解需求,合理利用资源;另一方面还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在充分利用企业丰富的社会资源的同时也适当反馈相应的经济利益,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共同推进工作。
四是要做好数据收集整理及制定评估方式的工作。我们的科研人员要做好项目中机械化生产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再通过数据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计算方法和评估标准。通过数据为农机在增产增效的项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是要做好宣传工作。宣传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所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在“双增模式”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应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获得各方面的认可和信任,展现我所在我国农业工程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最后,陈巧敏所长从全局的高度给出几点意见。他强调,首先我们南机所科研人员要充分理解“双增模式”的深刻内涵和特殊的战略位置,它是院创新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工程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顶天立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当处理好“双增模式”与“创新工程”的关系;其次要充分发挥我所首席专家在“双增模式”工作中的骨干带头作用,要以他们为龙头,充分调动发挥团队的力量;最后要切实做好“双增模式“保障工作。在中国农科院统一领导下,紧跟院里的工作步伐,进一步强化落实人事及经费方面的安排,为”双增模式“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自2013年开始,我院启动实施了粮食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生产模式研究计划,组织开展了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等5种作物研究。 经过2年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集成了一批实用技术与成果,建立了一批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组建了相关研究团队,构建了几种作物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生产模式,辐射带动了区域农业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我院科技成果的转化。
(成果转化处)
与会领导认真听取专家的工作汇报